預苦期的信仰反思

葉永傑先生
2023年3月26日

進入「預苦期」的第五禮拜,意味著「聖週」將臨,而「四十天」的靈命操練也將會告一段落,迎接著的就是與耶穌基督所行的十字架「苦路」。
在教會傳統中,信徒藉著「預苦期」預備及反思自己的生命,透過禁食(每日一餐)、齋戒、禱告、默想、過簡約生活等操練,再一次認真的面對生命,並回歸信仰的核心–就是上帝對人的愛、寛恕和恩典;並且藉著對飢餓和貧乏的親身經驗,不單體會著貧乏者的需要,更體會到上帝對世人的憐愛;因此,「預苦期」是讓信徒「反思內在生命」及「關顧需要群體」的行動。關於「內在生命的操練」的課題,其實我們並不會陌生,我們會禱告、默想、反思生命信仰;我們也會定期參與退修、營會及一些關
於生命的課程,竭力追求與上帝之間契合,好使自己的屬靈生命能夠長進,更似基督。但「預苦期」的另一操練,就是邀請我們擁有「基督耶穌的心腸」,並藉這心腸去關顧在社會有需要的群體,這方向的
教導我們又如何實踐?耶穌在《馬太福音》指出:「他看見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於是對門徒說:『要收的莊稼多,做工的人少。所以,你們當求莊稼的主,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』」(太9:36–38)經文36節出現兩個「動詞」–「看見」和「憐憫」,而「憐憫」原文就是「動了慈心–『心動』」,而這份的「心動」推使耶穌進一步的「行動–差遣門徒收莊稼。「預苦期」就是讓我們再一次以基督耶穌的視角檢視我們的信仰,好使我們的生命更像基督,也透過「服侍」有需要的人,讓我們的信仰生活更加「立體」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,在「預苦期」的時候,我們是否預備自己?在期間不單只在針對自己的屬靈生命,我們也需要透過上帝的恩典,施恩與我們的鄰舍,而未來教會的方向,也會思考「教會在樂富區」的服
侍,但現時上帝已給與我們「基華幼稚園」、「扶輪中學」和「海南群體」這三個「禾場」,我們如何回應這三個群體的需要呢?

上帝恩言:「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裡教訓人,宣講天國的福音,又醫治各樣的病症。」(馬太福音9:3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