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與兒女相處?

雲潾牧師
2001年7月1日

我在教會中事奉將近五十年。二十多年前,我對一些長者提議,人到年老時要入老人院。有些長者說,那是兒女不孝才作這樣的安排。大部分長者對此建議都不同意,甚至有一位長老指著老人院說:r這些老人院昀設立,是人類的罪惡,作兒女的若家有老人,自己不供養與照顧,才把老人家送到這些地方... ...』但今日許多長者部了解到真實的情況,自願申請到老人院居住了。以下是我個人的理解與期望:

我的理解──

我親眼看見許多老人家,兒女結婚後,同住在一起能夠和睦相處的,實在是寥寥無幾。為甚麼會逭樣呢?俗語說:「養兒方知父母恩。」兒女們生兒育女後,他們自然會知道作父母的難處,因為經歷過這樣的生活;然而他們尚未經歷老年的痛苦,人到老年時,他們的生理與心理都改變了‧起居、飲食、思想、行動... ... 許多方面與年輕人都不同了,故此與年輕人住在一起,很多時都會發生衝突。例如:老年人大多早睡早起,年輕人起居作息的時間常常與老人家不同。又如年輕人喜歡吃硬的食物,老年人要吃軟的;年輕人行動健步如飛,老年人寸步難行;年輕人身體健康,老年人體弱多病(像糖尿病、高血壓‧前列腺病... ... )。如果老人家不幸要整天睡在床上,又加上失禁,要年輕一輩二十四小時來服侍,試問誰可以擔起長期照顧的責任呢?倘使入老人院,服侍老人的人,他們是受薪的,而且是輪更作護理的工作,有歇息的時間。這樣,兒女與老人家之間可以減去許多張力;因此,我自己會選擇入老人院。

我的期望──

我有兩個兒子,在他倆未結婚前,我已經決定不與他們同住。因為他們結婚後,兒媳都要學習互相適應;倘使家有老人家,再要加上兩人新婚適應,做媳婦的會有很大壓力,大家容易發生摩擦。因此,我早巳決定住老人院,倘使患病病情嚴重,便住療養院。平日身體健康,便與兒媳及孫兒通通電話;若他們有空,更可探望他們,飲飲茶,吃頓飯,大家天南地北聊天,好像朋友一樣.‧若是節日或自己生日,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吃飯;若兒媳住在遙遠的地方,聽到他們來電問好,或寄來一張賀咭也叫人欣慰。

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與期望,作老人家的不要對年輕的這一代有太高的要求。今日的時代與過去的時代已有天淵之別,今日年輕人工作的壓力較我們那個年頭實在是加重得多了。他們工作的時間長,薪金微薄,供養一家數口已不容易,希望老人家要了解年輕一代的壓力,不要再加重他們的痛苦!

選自<天倫樂94期 2001/06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