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真理重建社會(五):道德觀

陳天鳳姑娘
2020年11月15日

「使萬民作門徒-以真理的大能轉化不同文化」指出泛靈論,特別是印度教和其他泛神論的宗教,按著所相信的任意妄為和貪婪的神祇,和不可預測的命運,道德標準是任意的,出於傳統,善與惡混在一起。
也有將苦難視為前生罪孽的應得報應,所以他們沒有對抗罪惡,而是努力控制或討好其他人及神祇。聖經的有神論(教會/基督徒)認為,因為上帝是美好的,所以宇宙是道德性的,而道德是規範的。道德基於上帝
的品格、美善、正確、公義。例如聖經中的十誡,頭四誡建立人與上帝的正確關係,後六誡建立人類在社群中彼此的關係。上帝的道德律是出於愛,呼召人操練個人生命,對抗罪惡,指向愛上帝、愛別人。甚至主動捨己,服侍別人。現世主義認為,道德標準視乎處境而定,是沒有絕對的。他們認為個人的操守已經過時,所關心的是享樂、實用、功利、利己等方面。

十多年前,香港基督教名人在個人見證上,開始受到質疑。2017年,歌手張崇德出版書籍,講解基督教藝人承受的壓力及提醒他們需要持守信仰。十年前,已有輔導員指出,基督徒的離婚率與未信者相近。數年前,基督教界處理性侵犯事件,受到挑戰。上半年,栽培兩位初信者,皆提及她們兩位在工作倫理上失見證的舊上司。現代,香港基督徒的個人主義甚強,既忽視或逃避團契生活,信徒的掙扎及情況變得隱藏。所以,對於現代香港基督徒的道德倫理情況,能在社會作好見證,成為社會欣賞的榜樣,我未敢太樂觀。

上帝恩言:「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
(馬太福音 6:3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