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崇拜 - 使徒信經」(一)

魯聰言先生
2019年1月20日

《使徒信經》有著悠久的歷史,今天不少教會的崇拜,仍然保留這個傳統,讓會眾一同宣讀/念誦,以表達信仰的內涵。《使徒信經》的內容十分豐富,難以透過有限的篇幅詳細解釋。故此,我會集中分享《使徒信經》的歷史由來,以及部分內容重點,讓大家每次在崇拜「宣信」的時候,可以有多一份了解。

使徒信經的歷史由來

《使徒信經》是一份信仰宣言,以表達基督徒所相信或信靠的一切。在崇拜中宣讀確認宣言,既可清晰傳遞信仰內涵,亦可以代代相傳,讓教會整個信仰群體團結凝聚。遠在初期教會的年代,教會面對著各種不同信仰價值與觀念的挑戰,包括:異教信仰、哲學思想,以及不同流派的價值觀念等,對於教會和信徒的信仰構成直接的影響、衝擊。特別是「諾斯底」(Gnostics),其覆蓋1-3世紀之久,影響悠久深遠!

「諾斯底主義」(Gnosticism)推向一種極端,強調、且絕對化其個人救贖乃建基於「靈」與「物」絕對二分的宗教!否定世界是上帝的創造,認為屬「物質」所構成的世界,必然是邪惡的!世界就是地獄!他們對於世界,存著近乎全然否定的意識形態!再者,對於耶穌基督「神人二性」的過度區分!以及對於「幻影說」的論調等!都帶來教會在信仰上的紛亂和衝擊!有見及此,教會有需要製定清晰的信條,以釐清和界定信仰內涵;並在紛亂的思想觀念中,道出一股全新的聚合力,以凝聚信徒群體的信仰。

到了公元200年左右,最早期的簡短版本《使徒信經》開始出現,並成為羅馬教會所持守的信經。及後的一百多年,經過幾次大公會議的討論,將《使徒信經》(The Apostles’Creed)、《尼西亞信經》(Nicene Creed)、《亞他拿修信經》(Athanasian Creed),並列為「三個大公信經」。當中以《使徒信經》成為西方教會(更正教、羅馬天主教),最廣泛採用的信經。

上帝恩言:「3-4論到他兒子-我主耶穌基督,按肉體說,是從大衛後裔生的;按神聖的靈說,因從死人中復活,用大能顯明他是上帝的兒子。20自從造天地以來,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然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了解看見,叫人無可推諉。」(羅馬書1:3-4;20)